应用型高校要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

作者: 朱馨竹   审核人: 宋青   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3-09-19

目前,我国已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4655万人,普及化水平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化、现代化等普及化阶段的发展特征更加显著。应用型高校在全国本科院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应坚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产业链办学的创新发展路径,打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

产业链办学是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的方向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然而,目前来看,高校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求职难”“招工难并存,反映出人才培养和产业需求尚未同频共振,教育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亟待提升。

应用型高校的办学使命,在于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面向产业链办学,围绕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产业链牵引教育链,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要、企业实践要求紧密对接,不仅学以成人,更能学以致用,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才供需两张皮的矛盾,是推进新时代应用型高校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应用型专业应全程对接产业

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办学,核心支柱在于办好应用型专业,搭好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因此,应用型高校要把专业办在产业链上,根据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和自身办学优势特色,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资源整合,提升应用型学科专业产教融合水平,实现产业链贯穿育人全过程。

具体而言,应用型专业需要实施三步走:第一步是产业前置进入,高校与产业链龙头企业协同合作,基于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共同规划学科专业设置和学科间交叉融合的教学体系,在源头上实现产教有机衔接。第二步是产业伴随过程,高校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优势和师资人才力量,在教学和科研中帮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在育人过程中实现产教深度耦合。第三步是产业愉快买单,产教共建应用型人才评价体系,力求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相互匹配、学校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实现应用型高校企业抢着要,学生抢着进的高质量办学,提升教育链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

应用型课程应凸显实践特色

应用型课程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建设应用型课程,关键在于凸显实践特色,以企业发展面临的真实问题作为教学科研真题,在实操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以致用。可以说,实战教育教学,既是人才培养,也是科学研究,更是社会服务,是应用型课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凸显应用型课程的实践特色,应从三方面入手:一要构建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通过拆解企业真实项目搭建教学任务库,确保课程内容真实反映产业发展需要、教学环境符合企业实操需求;二要构建能力分级式教学管理,打破以专业和年级进行教学安排的固有模式,根据产业用人需求进行能力分级并搭建项目实战梯队;三要构建成果导向型教学评价,充分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保存学生实战成果,以此作为考核和评价依据,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创设更广阔的舞台与空间,全面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应用型评价应立足产业需求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应用型高校因其办学定位,需立足产业需求,探索产教一体的应用型教育评价体系,推动人才供需平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构建应用型评价体系,全方位提升应用型办学水平,需围绕教学单位、教师和学生三类群体进行设计:教学单位办学质量评价以应用型专业建设情况为主,侧重考核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水平;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以应用型课程建设情况为主,侧重考核教师通过开展实战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成效;学生学习质量评价以实战表现和成果作为指挥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战教育教学,打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最后一公里。由此,方能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走出应用型高校产业链办学的创新发展之路。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202391914版,详情请点击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23-09/19/nw.D110000gmrb_20230919_2-14.htm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政编码:224051
盐城工学院发展与改革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