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

作者: 江苏省教育厅   审核人: 宋青   文章来源: 江苏省教育厅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2-09-26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规划

2022922日)

为贯彻落实《江苏教育现代化2035》和《江苏省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江苏教育现代化与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科研体系,依据《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三五”时期全省教育科研取得显著成绩

“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科研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教育科研事业取得重要进展,在服务教育重大决策、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和师生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贡献突出,为我省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围绕中心任务,服务大局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教育科研系统坚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大局,新型教育智库建设取得突破,成功申办了省级唯一的教育现代化智库,顺利建成教育强省智库基地。宏观决策研究更有实效,受省政府委托开展江苏省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修订,形成的咨询报告被省政府采纳;受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委托,开展省对设区市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评价指标体系研制,最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教育政策性研究成果丰硕,根据省教育厅确定的全省教育战略性与政策性选题,针对双一流高校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义务教育学区制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组织集中攻关研究,圆满完成省教育厅委托的70项重大课题研究任务。

2.强化科研先导,引领改革能力持续提高。实施教育科研兴教强校战略,重视科研、投身科研、应用科研的机制和氛围正在各地各校形成;持续用科研引领教育理念更新,组织开展多场适合的教育专题研讨活动,适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已在江苏上下形成共识。提升教育科研支撑力度,五年持续开展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每年遴选设立并培育300个左右品格提升、课程基地和前瞻性教改项目;全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下称规划课题)共立项5601项,其中重大课题6项,重点课题2649项,有效提升了育人质量水平。引领教育综合改革,与区域教育改革相关的立项课题1023项,占比18.3%,教育综合改革、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等研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提升服务基层学校水平,由各学校主要负责人主持的课题1572项,占比28.1%;青年专项课题共1017项,占比18.2%;课程与教学研究占比44.8%,学生发展研究占比10.9%,区域、学校及教师层面的科研需求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营造教育科研优良风气,召开了10次省级精品课题建设推进会,以科研强教兴校、变革实践、引领发展,在江苏蔚然成风。

3.聚焦重点课题,科研成果水平稳步提升。抓好国家级课题立项申报,全省共立项全国规划课题117项,其中基础教育39项,高等教育78项,重大课题1项,重点课题5项,稳居全国前三。培育国家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在第六届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评选中,全省共获国家级优秀成果奖28个,获奖数量与获奖等次均位居全国前列,其中与规划课题相关的有23项,占比82.1%。助推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获奖,十三五期间共评选省级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198项,其中与规划课题相关的有153项,占比77.3%。在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我省基础教育获奖56项,职业教育获奖46项,均名列全国第一,其中基础教育获奖成果与规划课题相关的有49项,占比87.5%

4.注重方式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明显优化。加强管理机制创新,持续优化全国范围内专家资源、专业支持系统的配置,建设以重点项目为中心的协同创新机构,建立陶行知、叶圣陶、斯霞、李吉林等教育思想特色研究所10多个。鼓励教育科研协作,以重点课题为抓手,支持课题主持人跨校、跨地域组建研究团队,形成具有江苏特色的重大项目,如苏派教育家研究等。完善精品课题培育,共评选出精品课题培育对象162项。开展教育科研评优评先,共评选出省级教育科研先进集体402个、先进个人1153名。省财政专门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奖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和教育科研成果奖。做实科研普惠,完成对苏北5市的科研帮扶点对点”行动,惠及万名基层教师。

(二)“十四五”时期全省教育科研面临的挑战

1.国际国内形势发展提出新挑战。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从世界格局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关系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新冠肺炎疫情加剧大变局演变,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世界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国家层面看,我国正大步迈入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阶段,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都需要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与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从江苏省情看,江苏经济发展进入创新加速引领、质量全面提升的阶段,民生发展进入加快品质提升、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人民群众普遍期盼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具选择的教育。总体看,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对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新挑战,迫切需要全省教育科研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应对世界未有之大变局,紧紧贴近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充分发挥支撑、驱动和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解答教育的世界之问、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

2.江苏教育现代化进程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时期,江苏省将进入全面推进高水平教育现代化建设、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补短板、促公平、调结构、提质量,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节点,需要教育科研做出积极主动回应、交出时代答卷。一要在回答教育基本问题与基本规律上有所作为。江苏教育科研要通过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持续深入地追问与解答,导引教育变革始终葆有育人初心。二要在服务教育大局与中心任务上有所作为。江苏教育科研要在充分的前瞻研究、国际比较、数据分析与学理分析的基础之上,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率先提供科学理据、咨询意见与可行性方案,为教育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持。三要在形成解决方案与变革举措上有所作为。江苏教育科研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路径依赖,要将宏观的形势与微观的现实结合起来,将政策的要求与具体的举措结合起来,将高深的理论与鲜活的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四要在创新科研技术与方法上有所作为。江苏教育科研要依托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深入广泛开展实证研究与实验研究,进行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多角度的现状诊断与专业分析,产出更具科学价值与实践意义的成果。五要在产出标志成果与江苏经验上有所作为。江苏教育科研要透过复杂多样的教育现象找寻多重的联系、厘清内在的逻辑、提炼核心的理念,形成独创的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范式。要系统总结江苏教育实践的重大突破与重要贡献,形成价值更高、影响更大、辐射更广的系列化标志性成果,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3.江苏教育科研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重大决策的支撑度还不够。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现代化需求的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研究相对欠缺,服务教育决策的质量与效益有待提高,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不足。二是解决问题的效能度还不够。教育科研能够直接解决教育现实问题的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真正推动教育实践变革与质量提升上未能有实质性的突破,教育科研成果直接转化为政策决策、方案学案的实效还不够明显。三是对薄弱地区的扶持度还不够。对农村薄弱地区与乡村学校科研培训与服务的覆盖面不够,扶持的广度与效果不够好,这些地区和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水平总体不高。四是体系机制的完善度还不够。基层教育科研机构不健全,专职科研人员配备不到位,科研管理制度不尽完善且运行机制不够顺畅。五是科研队伍的专业度还不够。教育科研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学术梯队的丰富性、层次性和稳定性不够,科研领军人才和团队短缺等。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实施科研强教和科研兴校战略,突出智库研究与政策研究重点,担当“服务行政决策、指导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理论、引导社会舆论使命,加快构建与江苏教育现代化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科研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支撑、驱动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作用,为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提供智力支持和科研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方向。切实增强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党对教育科研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科研领域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切实把教育科研系统建成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2.坚持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工作。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和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大局,服务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改革创新的中心任务,突出教育科研主攻方向,深入开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基础性问题的研究,有效提升教育科研在江苏教育现代化发展大局中的贡献度和影响力。

3.坚持问题导向,站稳人民立场。直面教育现代化推进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与根本症结,聚焦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用问题驱动教育科研的选题方向、过程实施与成果彰显。聚焦教育科研成果的现实效应与实际贡献,推动教育科研在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中产出标志性重大成果。

4.坚持改革创新,强化协同攻关。推动政策研究、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相互支撑,传统学科、新兴学科与交叉学科的相互促进。深化教育科研的协同创新,创新科研放管服机制,激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推动教育科研的范式转型,鼓励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提高教育科研的能力水平。

5.坚持文化引领,彰显江苏特色。高度重视先进文化对教育科研的积极影响,以文化人、以文聚力、以文铸魂,引领教育科研的发展方向与行动方式,大力推进教育科研文化品牌的形成,彰显江苏特色、江苏风格与江苏气派。

(三)主要目标

2025年,科研强教、科研兴校战略在全省各地各校深入实施并形成浓厚氛围,省、设区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建立健全。聚焦江苏教育现代化和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战略需求,深入开展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教育教学实践研究和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重点打造一批新型教育智库,重点立项一批重大科研课题(项目),重点建设一批科研示范基地(学校),重点培养一批科研领军人才(团队),重点培育、产出和推广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积极构建我省教育科研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深化教育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教育科研考核评价机制,实现教育科研从重数量向重质量、重贡献转变,致力把教育科研建成推动江苏教育的最强大脑”“质量引擎创新高地,确保我省教育科研走在全国前列。

1 江苏省十四五教育科研发展主要指标

指标

2020

2025

属性

1.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立项数全国排名

前三

前三

预期性

2.全国教育科学成果获奖数全国排名

前三

前三

预期性

3.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项目)数()

6

50

约束性

4.省级教育智库重大研究项目(课题)数(个)

30

约束性

5.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对江苏获国家及

省教学成果奖的贡献率(%

>55%

>60%

约束性

6.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对江苏获国家及省教育科学成果奖的贡献率(%

>80%

>85%

预期性

7.省、设区市、县(市、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对区域和学校教育改革的贡献率(%

>55%

>70%

预期性

8.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决策、制度、政策文件、项目方案与教案学案的比率(%

>50%

预期性

9.省级教育科研领军人才(团队)数(个)

200

约束性

10.重点扶持与服务的教育科研薄弱地区与学校数(个)

100

200

约束性

三、主要任务

(一)重点开展全局性重大战略研究

提升战略研究意识。切实把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聚焦到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和教育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需求上来,聚焦到中央关心、社会关注、人民关切的教育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上来,聚焦到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来,突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决策研究,突出基础性、原创性、应用性重大理论研究,突出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重大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着力提升教育科研核心竞争力与成果显示度。

设立重大招标课题。实施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课题(研究项目)攻关行动计划”,提高教育科研对政府宏观决策的支撑度与贡献度。十四五期间,面向世界教育改革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江苏核心关切、面向人民热切期盼,每年设立10个左右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招标课题或研究项目,覆盖多个层面与多个领域,集成省内外优秀科研团队和人才集中攻关,争取通过3-5年时间,产出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全省有示范的标志性重大成果。

增强协同攻关效能。会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等建设10个左右省级新型教育智库,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综合型智库和专业型智库建设,形成纵横贯通、内外一体、上下联动的协同研究创新体系,每年聚焦若干重大问题有组织地进行协同研究。鼓励共建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创新团队,形成跨学科研究范式。加强多主体的协同研究,鼓励支持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实践者的深度合作研究。搭建学术思想交流平台,每年定期举办聚焦重大教育战略主题的学术交流与高峰论坛活动3-4场。

专栏1 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课题(项目)攻关行动计划

聚焦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需求和重大问题,在全省广泛征集规划课题和研究项目,“十四五”期间每年设立10项左右战略性与政策性重大课题和研究项目,采用“揭榜挂帅”的办法公开招募全国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和人才,组建课题(项目)集中攻关团队,力争在3-5年内培育与产出一批标志性重大成果,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理论资源和实践方案。

(二)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科研体系

健全教育科研机构。完善省、设区市、县(市、区)、校四级教育科研组织机构,构建全面覆盖、立体贯通、职责明晰、优势互补的教育科研体系。扎实推进四有合格教育科研机构建设,十四五期间,各级教育科研机构要切实做到有明确的工作职能,有稳定的专职人员,有专项的科研经费,有突出的科研成果。启动开展四有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基地)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努力做到有科研强校的规划目标,有专兼结合的科研人员,有整体覆盖的科研项目,有充足保障的科研经费。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表彰制度。

优化教育科研布局。各级教育科研机构要加强政策研究、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提高服务决策能力、基本理论研究和指导实践水平。高等学校与高职院校重点加强基础理论与决策咨询研究,优化教育学及相关学科规划建设;中小学、中职校、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建立长三角教育科研联动机制,建设长三角教育科研共同体,定期召开主题研讨与成果交流活动。

打造先行示范区域。在各地建设“四有”合格教育科研机构的基础上,以县(市、区)为单位,建设一批省级教育科研先行示范区,重点从目标愿景、科研项目、成果成效、团队建设、保障机制等五个维度考查示范区的卓越表现,通过示范区的建设与认定,带动全省教育科研能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专栏2 教育科研示范区、示范校建设行动计划

在建设“四有”教育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支持建设一批在教育科研方面成效显著、贡献突出的县(市、区),高标准建成一批教育科研“四有”先进学校,率先进入示范区和示范校的行列,形成集群优势,打造江苏教育科研的区域特色与学校特色,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大范围内教育科研的蓬勃发展。“十四五”期间,建设认定30个左右省级教育科研示范区、200所左右省级教育科研示范学校(基地)。

(三)聚力提升多向度教育科研质量

提高科研质量标准。树立正确的教育科学质量观,突出教育科研质量提升与内涵发展,提高教育决策咨询的前瞻性与全局性,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示范引领力与推广转化率,提高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学术原创力和创新力,做好的研究、的研究和的研究。健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将教育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聚焦到有没有敏锐发现真实问题、有没有扎实完成研究任务、有没有真正解决现实难题、有没有有效提出改革方案、有没有全力推动实践变革上来。改革教育科研管理机制,实行研究资助奖励资助相结合的课题经费资助方式;严格课题结题管理,探索课题研究退出机制;设立课题结题质量红线,促进教育科研更加健康良好发展。

强化科研方法创新。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教育科研的理念、方法与范式转型。推进教育科研数字化转型,建立省级教育科研大数据中心。深化教育智库研究,采取持续跟踪研究的方法,力求在教育发展战略与重大决策方面形成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加强基于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实证研究,寻求破解教育难题的有效策略。支持开展沉浸式、长效性的实验研究,创新基础理论、凝练实践范式,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潮流。鼓励开展跨学段的协同研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实现路径。加强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充分运用认知科学、脑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最新成果和研究方法开展研究。加强教育科研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培训与普及,提高教育科研人员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科研素养和能力水平。

搭建精品培育平台。严格遴选精品课题,强化精品课题建设,指导和服务精品课题研究。“十四五”期间遴选300项精品课题进行重点培育,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精品课题成果展示会。培育特色项目与专项课题,每年组织5次以上教育科研特色项目和专题项目的成果推广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科研活动,精心打造幸福教科研、成就好教育”“教育科研普惠行动”“师陶杯论文比赛等品牌项目。

专栏3 教育科研普惠行动计划

定期组织开展送专家报告下乡、设立专项课题和项目、教育科研公益活动等,重点帮助和扶持教育科研薄弱地区、薄弱学校,重点关心和支持乡村学校、乡村教师,努力缩小教育科研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让尽可能多的地区、学校和教师享受教育科研在促进发展方面的成果和价值。十四五期间,每年组织不少于6次省级专家及科研骨干进乡驻校公益性帮扶活动,总计扶持薄弱地区与学校不少于200个,受益师生达5万人以上。

(四)精心打造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

规划科研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按照构建高质量教育科研体系新要求,高度重视并精心规划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水平卓越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科研人才队伍。加快教育科研人才的培养培育,搭建教育科研人员成长平台,完善人才评价机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吸引教育优秀人才从事教育科研工作。实施省级教育科研领军人才(团队)培养行动计划,加大高层次教育科研人才招聘引进力度,重视培养教育科研优秀青年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加快培育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业内有话语权、社会广泛认可的高水平教育科研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

专栏4 教育科研领军人才(团队)培养行动计划

制订教育科研领军人才培养管理办法,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培养对象专业发展,为培养对象配备特聘导师,短期出国进修、赴国内“双一流”高校或省级教育科学机构访学深造;搭建高端平台,鼓励领军人才组建课题研究创新团队,在决策咨询、理论创新与实践研究等方面设立原创性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十四五”期间,培育在所属学科领域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高尚品格、卓越学识和学术权威的领军人才或创新团队200个,建立由领军人才所领衔的省级教育科研工作室30个左右。

依托课题提升人才。继续设立“青年专项”课题,青年教师的申报数占比不低于30%,支持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原创性、探索性研究。加大对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层次人才科研的支持力度,设立苏教名家”“职教教学创新团队”“乡村教师等专项课题,有效提升教育科研人才与团队的专业发展。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努力培养大批科研力、组织力、执行力强的科研团队,整体提高教育科研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

改革科研人才评价。根据不同研究类型,科学设置分类评价标准,努力破除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等顽瘴痼疾,在课题评审、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等环节建立同行专家盲评与审议制度,重点评估课题选题及成果在服务决策、繁荣理论、改造实践与引导舆论方面的现实价值,构建以创新水平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教育科研人才评价体系。改进课题经费管理方式,强化科研成果为质量标准的绩效考核,激励更多优秀科研人才多出快出成果,促进科研人才快速成长和专业发展。

(五)持续优化创新型教育科研管理

建立科研智慧平台。优化课题管理系统,分设“课题申报”“课题评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展示等栏目,实施无纸化全流程管理,增强课题管理的精准度和便捷性。增设成果评奖”系统,建立省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库,将国家和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成果纳入其中,增强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时效性和实用性。

提高过程管理效能。强化教育科研课题的全流程管理,健全申报课题指南发布、重大课题遴选(招标)和成果评价认定等机制,提高课题评审、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的规范化水平,增强课题相关文本的规范性和专业性。优化课题立项类别,建立精品课题经费支持制度。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导向,把科研诚信要求纳入科研管理全过程。加快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运行有序、评价科学的教育科研治理体系。

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建立重创新、重贡献的教育科研评价机制,培育与催生学术含量高、前瞻性和创新性强、实践应用与影响大的教育科研成果。突出教育科研成果应用导向,大力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行动计划,每年定期在全省转化推广一批科研成果。搭建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创新手段与方式,花更大力气提高将优秀成果推向社会的转化率与应用率。总结教育科研的江苏经验样态,构建教育科研的江苏话语系统。完善教育科研成果评奖制度,5年一次开展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评审,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

专栏5 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推广行动计划

建立以创新水平与实际贡献为重点的评价体系,研制形成以关键问题解决、重大决策支撑与教学实践改进为导向的成果评价办法。加大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力度,搭建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借助“江苏教育科研”公众号及《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等平台,举办各种形式的展示会和推介会等,每年推出5个以上分主题、分板块、分领域的教育科研成果。十四五期间,教育科研成果推广覆盖率达80%以上,引用率达50%以上,成果服务教育教学实践应用的贡献率逐年提升。

四、研究领域

“十四五”时期我省教育将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江苏教育科研将在国家和省十四五教育规划的总体框架下,按照我省教育现代化与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从基础理论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和实践创新研究三个方面对教育重点研究领域进行规划,导引教育科研的努力方向,促进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更好发挥教育科研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作出积极贡献。

(一)基础理论研究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内在逻辑关系与深层价值内蕴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对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到江苏各级各类教育的目标导向与任务驱动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在江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运用的实践路径研究等。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内涵特征、要素构成与理论研究;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构建与创新研究;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和实现路径研究;新时代高质量教育体系内涵特点、关键要素与策略研究;新时代教育教学规律的内涵要义与基本理论研究;适合教育的基本特征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脑科学的学习机理的研究;思维品质培养与提升的策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体系的理论图谱研究;智能时代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践进路研究等。

(二)发展战略研究

3.江苏教育现代化与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研究。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目标导向下的教育现代化战略研究;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体系建构、重点领域、实施策略研究;江苏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想愿景、战略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基于共同富裕要求与人口变化趋势的江苏教育合理布局、资源配置与弹性供给研究;后疫情时代教育秩序与质量提升研究;江苏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规划与策略路径研究;江苏高质量特殊教育全纳融合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研究;指向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研究;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研究;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与策略、体制与机制改革研究;新时代加强省级统筹与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研究;江苏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机制创新研究等。

4.人才强国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人才强国背景下新型人才观与人才素养结构研究;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与有效策略研究;人才评价标准与人才表现类型研究;彰显先进理念的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研究;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下的人才协同培养机制研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导向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与策略路径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与科学评估机制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在大学与中学间贯通培养与协同培养机制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立法保障、平台建设和制度机制研究等。

5.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研究。新时代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的内涵、重点、标准与路径研究;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研究;教师编制优化配置、教师资格体系和准入制度、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研究;卓越教师目标体系与实现路径研究;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师范教育研究;新课标与双减背景下教师教书育人能力模型建构和专业素养提升研究;高素质教师创新培训模式与有效策略研究;江苏教育名家的成长规律与发展历程、思想体系与实践体系研究;教师工资待遇制度完善与教师岗位吸引力相关性研究等。

6.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研究。建立健全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研究;新时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比较研究;基于大数据支持的全过程、全要素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与质量监测体系构建研究;中小学基于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各学段各学科学习评价指标建构研究;指向素养培育的各级各类考试内容与方式转型研究;深化高考和中考命题研究;适应不同发展需要的增值评价与综合评价研究;教育评价的专业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依据新技术的教育评价工具开发研究;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研究等。

7.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对外开放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论研究;智能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战略部署研究;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机制研究;大中小学生信息化学习机制研究;智慧型泛在学习研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构研究;学校数字化改造与智能化升级的路径研究;教育信息化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数字化时代智慧教育研究;人工智能助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的研究;世界局势对教育发展的风险防控与综合研判研究;江苏教育对外开放科学布局与交流机制研究;海外优秀人才引入机制研究;国际理解教育研究;国际化人才标准建构与培养模式研究等。

(三)实践创新研究

8.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路径研究。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核心价值与落实机制研究;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三全综合育人机制、落实形态和模式创新研究;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研究;课程思政的理论体系与实践路径研究;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德智体美劳各育全面实施与有机融合机制研究;学校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高品质实施研究;家校社相协同的育人体系与机制研究等。

9.新时代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研究。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落实落地的创新策略与实施路径研究;思政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课程变革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现路径研究;双减背景下中小学教育教学提质增效的新路径研究;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信息技术教材新形态研究;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新时代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范式研究;中小学全球胜任力课程构建研究;中小学STEAM课程的开发研究;智能时代我国数字化教材开发与建设研究;在线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支持体系研究等。

10.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研究。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研究;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学业负担的对策研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治理研究;优质教育资源的充分供给与合理配置研究;义务教育学区制研究;教育机会均等与弱势补偿研究;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研究;留守儿童教育支持研究;中小学生优势发展路径研究;普职融合与普职立交桥建设研究;促进子女成才的家庭教育策略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等。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教育科研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教育科研方向,切实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到教育科研的各方面全过程。完善党对教育科研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教育科研系统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与纪律建设。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与价值取向,严守教育科研的意识形态主阵地,坚定文化自信,把教育科研写在江苏大地上。坚持教育科研先导方针,全面落实科研强教、科研兴校战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大局作贡献。

(二)健全教育科研的运行机制。强化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规划统筹、督促指导教育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建立省市齐动、区域联动、校际互动的良性运行机制,加强各级各类教育科研机构的制度建设,强化主体责任。各地教育部门和各学校明确教育科研的分管负责同志与责任部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各地各校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示范区和示范校的建设,真正把科研强教、科研兴校落到实处。

(三)提高教育科研投入水平。完善教育科研投入保障机制,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投入水平。各地教育部门和各学校在年度预算中安排相应的教育科研经费,确保各项科研活动的开展。多渠道筹措教育科研经费,确保教育科研经费逐年递增。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确保更多的经费投入到教育科研的核心环节中去,加大对战略性与政策性课题研究的支持力度。实施教育科研经费动态监管制度,建立立体化经费监管体系和全覆盖、全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治理水平。

(四)打造教育科研的良好文化生态。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加强和改进科研管理、激发科研活力的政策举措,鼓励支持各地各校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问题导向与成果驱动,以解决重大教育战略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重要取向,鼓励多出快出成果。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创新、严谨治学、担当作为的优良学风,发挥科学家精神,展现研究者风范,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鼓励不同学术观点、不同政策建议的争鸣与讨论,打造专业卓越的教育科研文化生态与学术氛围。

(五)建立规划的全面落实机制。加强在全省范围内对规划内容的专题培训与宣传发布,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与解读十四五期间全省教育科研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研究领域,在更大范围内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全省教育科研系统齐心聚力、上下一致、协同共进。坚持问题导向,从实际出发,对规划涉及的重点工程与行动计划,分年度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具体的实践路径与操作办法。建立规划落实的责任机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推进,鼓励各责任单位大胆探索、改革创新,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制定规划实施情况的全过程跟踪、监督与检查办法,评估规划落实的实际效能,指导规划的全方位实施与高质量落地。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政编码:224051
盐城工学院发展与改革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