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改革应更具创新性

作者: 许宁生   审核人: 宋青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19-11-15

许宁生,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创新的竞争;各国高等教育改革,在一定意义上是用创新激发更大活力的改革。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加需要我们围绕服务国家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

创新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改革创新。通过改革创新,一流大学的学科体系才能与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相契合、与传承人类文明的需求相呼应;通过改革创新,一流大学才能与更多合作伙伴建立起互信互利的全球合作网络,实现优势互补、文明互鉴,共同发挥大学对于文明传承、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作用。

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推动着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广泛展开,深刻影响着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命和组织架构。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进步使得学科边界逐步消除,推动大学教学与科研不断融合,要求高等教育在学科、院系、学术和研究机构的设置等方面打破陈规、锐意创新。同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关系、劳动分工、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新变化新形势新需求,也促使高等教育进一步通过创新推动技术变革、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学在此过程中重任在肩、责无旁贷。一方面,大学要通过创新拓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技术的深度和为社会服务的广度。另一方面,大学要通过创新构建适应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成长成才路径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新时代推动高等教育创新发展,需要进行多主体、多学科、多层次的立体式、融合式创新。融合式创新能有效推动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研和学科资源集聚和整合,在育人、学术和文化等方面不断涌现融合创新成果。高校推进融合式创新,具体包括育人融合创新、科研融合创新、学科融合创新。习近平同志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培养人才,根本要依靠教育。”育人的效果决定学科和大学的生命力。通过育人融合创新追求一流育人质量,需要把握因材施教的原则:本科生教育要注重让学生获得开展融合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基础;硕士生、博士生等研究生教育则应注重加强学术训练,培养其原始创新能力,引导和推动他们投身科研融合创新活动。科研融合创新的核心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聚焦前沿核心技术进行创新,组建集中攻关平台进而形成协同合力。比如,张江复旦国际创新中心就是一个科研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人类表型组、微纳电子与量子、脑与类脑智能等研究领域汇集不同学科的顶尖人才,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学科融合创新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仅强调“破”,更重在“立”。要立足于高校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把握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促进新兴学科的形成,引领学科领域创新。在整个融合创新过程和体系中,学科融合创新应发挥基础性功能。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20192019111513版,详情请点击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9-11/15/nw.D110000renmrb_20191115_2-13.htm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政编码:224051
盐城工学院发展与改革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