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竞争变竞合 成渝两地将成立高校联盟

作者: 雍黎   审核人: 宋青   文章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0-05-1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速,两地高校也将携手提供智力支持。近日,重庆大学校长张宗益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正联合重庆、四川两地多所知名高校,推动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未来,两地高校有望实现学分互认、学科互补、科研协同攻关。

双城经济圈为大学发展带来新机遇

“大学是城市的一部分,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成渝一体化发展打破了区域化的分割,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大学也是利好。”张宗益表示,由于历史渊源,成渝两地本是一家,两地高校各有所长,有着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在布局上高度互补。两地高校携手合作才更能发挥出高校对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持优势。

“高校的发展需要交流合作。”张宗益表示,在国际上,有常春藤联盟等知名的高校联盟,美国的公办大学也会以联盟的方式发展,如加州州立大学系统。在国内也有C9(九校联盟)、E9(卓越大学联盟)等知名的高校联盟,有了联盟这个平台,高校在信息互通、经验共享、人才培育、科研攻关等方面会更加透明、便捷,促进共同发展。

“成渝高校联盟成立后至少有三方面的利好。”张宗益表示,首先能够让两地高校由竞争变为竞合;其次可以消除行政壁垒,让资源、资金、人才流动畅通起来;并且可以形成规模效应。如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就是由上海、浙江、安徽、江苏的8所国家985、双一流名校组成,这样的联合不仅促进了各校自身的发展,也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智力支撑。川渝两地高校布局上本就各有侧重,合作后会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同时,在人才引进、科研合作、平台落地上可以有效整合资源,联合出击,形成规模效应,更好地满足国家区域的重大发展需求,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区域发展提供强大动能。

据了解,重庆大学在高校联盟建设上已经有过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2010年重庆大学牵头组建了重庆市大学联盟,目前已经从5所高校发展到7所高校。联盟学校间学生学分互认,解决了重庆各高校彼此学科布局空缺问题,更有利于培育素质全面的人才。

加强五方面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张宗益透露,成渝高校联盟重庆高校方面将在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基础上组建。目前成渝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共识,已拟定合作宣言和初步的合作框架。成渝高校联盟内各高校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才流动、国际合作交流、学科互补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突破行政区域壁垒的合作。

“以前想合作,但没有政策支持,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张宗益说,近期川渝已签署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评价、职称、技能等级、外籍人才居留等方面推出了具体措施,为高校的合作给予了有力的政策支持。联盟将尝试鼓励两地教授互相兼职、开展联合科研攻关等措施促进相互合作。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还将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张宗益说,以前专家学者做科研成果转化可能更多会考虑在本地区开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完善后,会让专家学者的视野更宽阔,科技成果更容易找到合作企业,出口更多,市场也会更广阔。

联盟建立后,也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张宗益说,重庆大学的多位专家学者一直在深入研究两地经济发展,有关学院也在谋划成立相关的专门研究机构。比如针对中欧班列(渝新欧、蓉新欧),重庆大学国际贸易、物流、法律领域的多位学者就参与了相关项目的研究,以期为陆上贸易规则的确立作出积极贡献。

“面对成渝地区双层经济圈建设的机遇,重庆规划建设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重庆大学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希望能够抢抓机遇、积极作为,以贡献求发展。”张宗益表示,在科研平台上,重庆大学一直对外开放共享,目前正在建设超瞬态物质科学实验装置,作为大科学装置,这一项目具有很大的创新性,也面临着不小的难度和挑战。过去这两年,重庆大学在重庆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联合国内国际相关科研机构、学校一直在大力推动这项工作。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服务重庆和四川两地的高校,推动成渝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

 

文章来源:《科技日报》202058日第06版,详情请点击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0-05/08/content_444475.htm?div=-1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政编码:224051
盐城工学院发展与改革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