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质量协同育人

作者: 余海洋 葛文轩   审核人: 宋青   文章来源: 新华日报    点击数:   发布时间: 2023-12-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地方高校更应主动作为,以产教融合为契机,深入研判地方产业经济结构以及行业企业需求,聚焦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政校企协同,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深化产教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而政校企协同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重要保障。政校企协同指的是高校和企业在地方政府相关政策扶持和指导下,不断加强沟通交流,探索建立全面深入的产教融合,共同承担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个多方协同,合作共赢的过程,涉及政府、企业和高校,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推动者,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和人才使用者,高校是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如何保障各方的利益是政校企协同育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政府要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强化政策支持力度。政府要不断完善产教融合政策制度和营商环境,通过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对高校和企业进行精准激励,及时化解产教融合校企双方矛盾,平衡校企双方利益,提高社会整体的教育资本效益。其次,企业要转变观念,不计较眼前的得失,立足长远,主动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全过程。最后,高校要提高服务意识,要主动走出校园,深入到行业企业中去,了解企业的技术需要和人才需求,立足地方实际,力求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企业降本增效,助力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行业企业,优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高校、行业企业作为协同育人的主体,同时也是产教融合的利益相关者。如何充分发挥校企双方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主体作用,更好地调动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创造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产教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高校应积极和企业建立沟通交流机制,邀请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规划,围绕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发展,统筹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依托自身科研优势,改造升级传统专业,结合区域集聚优势产业,着力建设一批具有产教融合特色的专业集群,实现学校专业学科和地方产业结构的深度融合。其次,要面向行业企业需求,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课程矩阵,加大实践环节比重,通过“项目式”案例式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三是秉承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校企协同构建贯通教育学习评价改进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改进评价促进机制,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以评价结果为依据,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双向奔赴,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产教融合的基础是专业和教学融合,产教融合的关键是师资与产业的融合。建立培养一批有技术、懂行业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才能保证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现教学和产业的融合,才能真正实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一线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首先,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校应在校企紧密结合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特色,完善人才引进选拔标准,畅通校企人才合作交流通道以及能上能下的动态调整机制。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高校除了日常要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和进修外,还应和企业探索建立“双师型”教师实践交流平台,为青年骨干教师配备企业导师,让企业骨干参与学校的教学科研全过程,实现高校教师、企业骨干的双向奔赴。最后,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考评制度及激励机制。教师的考核评价是指挥棒,对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完善“双师型”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聘、晋升、绩效奖励的重要依据。

资源共建共享,构建产教融合实践育人体系。校企双方应在地方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深入沟通协作,加大投入,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构建产教融合实践育人体系。一是校企双方应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高校为实践实训基地提供场所和师资,企业则需要提供专业设备、项目市场以及技术专家团队资源等,高校和企业在实训基地上共同开展教学科研工作,让学生课程实践环节的开展更加贴近产业现实。二是要建立校企双向互动的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学校和企业应联合成立实训平台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选派行业专家和高校安排的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三是要校企合作开发实践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一个优秀的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平台的教学设计更要以提高学生的行业企业实践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这就要求校企双方应结合地方产业情况及专业要求,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实践实训课程体系,将行业企业需求融入到教学全过程,以此构建出校企协同参与、校内外结合的实训教学课程体系,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多层级、多阶段的实习实训,及时了解行业企业的最新要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综合能力和素质。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2023121710版,详情请点击https://xh.xhby.net/pc/con/202312/17/content_1276143.html




地址:江苏省盐城市希望大道中路1号 邮政编码:224051
盐城工学院发展与改革办公室、高等教育研究院 版权所有